桐鄉第一人民醫院7月9日訊 體外診斷行業是醫療器械重要的細分領域,也是投資人關注的重點投資領域之一。預計2019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23億元人民幣,3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8.7%,呈現穩定高速發展態勢。體外診斷按照檢測原理主要分為生化診斷、免疫診斷和分子診斷,其中分子診斷細分領域行業目前正處于成長期,臨床應用逐步拓展,是體外診斷中最具創新力、增速最快的市場。
在分子診斷領域,伴隨診斷在國內發展方興未艾,已有多個創新產品獲批;液體活檢和無創癌癥早篩尚處于萌芽期,國內企業可積極追趕國外巨頭;基因測序儀領域中,Illumina公司一家獨大,第三、四代測序技術還未發展成熟。
伴隨診斷(CDx)是一種與靶向藥物相關的體外診斷技術,主要通過測量人體內蛋白、變異基因的表達水平了解不同患者對特定藥物的治療反應,篩選出最合適的用藥人群,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化治療。
伴隨診斷也可簡單理解為伴隨靶向藥而展開的診斷。1998年,第一個伴隨診斷Her2/neu檢測與乳腺癌治療藥物曲妥珠單抗同時獲批。目前伴隨診斷主要應用于肺癌、結直腸癌等領域。截至2018年4 月,已有多種靶向藥物的伴隨診斷產品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(FDA)批準用于臨床。
根據英國Visiongain研究所的測算,2021年伴隨診斷器材和診斷試驗服務市場估值將達到113.6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為22%。除歐美以外的其他地區占比有望上升,屆時中國的市場份額預期可達到6.5%,測算下來中國伴隨診斷市場約50億元。
高通量測序技術又稱下一代測序技術(NGS),在檢測未知序列、未知突變、高通量多位點檢測方面具有優勢,與伴隨診斷領域常用的基因擴增技術(PCR)相比,適用于諸如乳腺癌易感基因(BRCA)等有上千個突變位點的靶點檢測。NGS作為伴隨診斷領域一大研發熱點,自2016年以來在美國已有4款產品獲批上市。
我國在NGS的研發上緊隨美國的腳步。2018年,燃石醫學、諾禾致源、南京世和、艾德生物的NGS伴隨診斷產品相繼獲批,前三家公司的NGS產品均僅適用于非小細胞肺癌,針對EGFR、ALK以及ROS1上的基因突變,而艾德生物獲批的伴隨診斷產品“人類10基因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(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)”在此基礎上首次實現了跨癌種檢測,納入了KRAS野生型的檢測以應對結直腸癌。
NGS伴隨診斷產品基因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作為PCR產品的重要補充,主要運用于突變點位較多的基因檢測以及腫瘤檢測大Panel平臺。其成本較高、操作復雜,且存在融合基因陽性檢出率低于PCR等技術瓶頸。未來,伴隨診斷幾個技術平臺將持續共存,且現階段(3~5年)伴隨診斷仍將以PCR技術為主導。
基因測序
1975年誕生的基因測序技術為人們從基因水平上篩查疾病、診斷病因奠定了技術基礎。幾十年來,基因檢測技術不斷提高,21世紀初,以羅氏公司(Roche)的454技術、Illumina公司的Solexa和Hiseq技術以及ABI公司的SOLiD技術為標記的第二代測序技術誕生。第二代測序技術大大降低了測序成本,大幅度提高了測序速度,并且保持了高準確性。在此之前,完成一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需要3年時間,而使用第二代測序技術則僅僅需要1周?,F在,基因測序的成本已經進一步降低,2014年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1000美元以下。隨著Illumina公司NovaSeq系列測序儀的推出,預計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至約100美元。
第三、四代測序技術相對于第二代測序技術而言,在讀長和測序速度方面具有較大優勢,在通量和準確度上則存在不足。
目前,基因測序被大規模應用于臨床診療,尤其是癌癥、產前診斷和遺傳病領域。據華大基因招股說明書數據,近幾年來全球基因測序市場飛速發展,從2007年的7.94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59億美元,預計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快速增長,2020年將達到138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為18.7%。
全球最大的測序儀廠商為美國的Illumina公司。2017年Illumina公司收入27.52億美元,占全球基因測序儀80%以上的市場份額。該公司的HiSeq 2000是目前市場上最主流的測序儀。2018年,Illumina公司以約12億美元收購了太平洋生物科學公司(Pacific Biosciences),將PacBio的長讀長測序技術與其自身的高通量、短讀長測序平臺相結合,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。
上一篇:再見!輔助用藥“大時代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