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和青少年也是嗓音疾病重點人群。湖北省武漢兒童醫院耳鼻咽喉科專家指出,兒童常見嗓音疾病有咽喉炎、聲帶小結、聲帶息肉等,主要表現為間斷或持續聲音嘶啞,甚至發音困難,主要原因是用聲過度(包括大吼大叫、持續哭鬧、長時間說話或唱歌)。另外,反復上呼吸道感染、鼻炎鼻竇炎、咽喉反流等也是兒童嗓音疾病的常見誘因。家長和老師有責任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。
用嗓過度當心成“煙嗓”。7歲的惠子(化名)就讀小學二年級,嗓音嘶啞已經持續了不短時間,醫生給惠子進行了電子纖維喉鏡檢查,發現雙側聲帶邊緣長了對稱性的小結節,也就是聲帶小結,這是造成她聲音嘶啞的原因。
武漢兒童醫院耳鼻咽喉科林家惠醫生介紹,聲帶小結又被稱為“歌唱者小結”,誘因主要是用嗓過度。因長期聲音嘶啞來就診的門診患兒中,近七八成查出患有聲帶小結或聲帶息肉。她還提到一個現象:這些患病的孩子有一個共性,那就是性格比較外向或者暴躁易怒,小一點孩子比較愛哭鬧,而大一點孩子要么就是班上的班干部,要么就是調皮搗蛋的“小話癆”。
治嗓子也要“聲東擊西”。今年剛滿4歲的牛牛(化名)最近有愛清嗓子的習慣,喉部發出“咳咳”的聲音,鼻子也不太通氣,還總流鼻涕,同時出現聲音嘶啞的癥狀。醫院確診牛?;嫉氖潜歉]炎引起的后鼻滴漏綜合征,同時伴有輕度咽喉反流,由于病史較久導致慢性咽喉炎。
林家惠解釋,后鼻滴漏綜合征是指因鼻腔、鼻竇的慢性炎癥,鼻部的分泌物從鼻腔向后倒流入口咽、喉甚至進入氣道,刺激分布于鼻、咽、喉部的咳嗽感受器而引起的咳嗽和咽異物感。它是兒童慢性咳嗽、干咳的常見原因之一,同時也容易被忽視。
林家惠指出,門診中因慢性咳嗽或反復清嗓干咳就診的患兒,近40%患有后鼻滴漏綜合征,而確診為咽喉炎或聲帶小結等嗓音疾病的患兒中,又有近20%~30%伴有后鼻滴漏綜合征。有后鼻滴漏綜合征的患兒,通常是過敏體質或有慢性鼻炎、鼻竇炎、腺樣體肥大等基礎病史,會表現為不斷地清嗓子,以緩解咽部異物感,久而久之會損傷聲帶,形成咽喉炎甚至聲帶小結。因此,治療小兒聲帶小結、咽喉炎等嗓音疾病要聲東擊西,除了控制發聲和相關藥物治療以外,還應重視對鼻炎、鼻竇炎的診斷、預防和治療。
林家惠還指出,近幾年來小兒咽喉反流疾病也越來越受到重視,它也是慢性咳嗽、慢性咽喉炎、聲帶小結等疾病的病因之一,主要與上食管括約肌功能不良和不良的飲食作息習慣有關。對這類患兒,可以給予抑酸治療,同時糾正飲食作息習慣,比如抬高床頭、晚餐少食、避免睡前進食、減少柑橘等酸性水果攝入等。
家長老師要做好習慣引導。“家長和老師都要為兒童形成良好語言習慣做示范。”林家惠表示,兒童發聲器官處于發育過程中,較為脆弱,容易出現嗓音損傷。“建議家長和老師在孩子哭鬧時及時安撫或轉移其注意力,盡量不要讓孩子大聲尖叫、聲嘶力竭地哭喊、長時間高聲唱歌等;孩子飲食不要過涼,要多吃水果、蔬菜等有利于嗓音保護的食物,多補充水分。”
林家惠還提醒,處于青春期變聲期的孩子,內分泌激素水平顯著變化,喉部等發音器官迅速發育,聲帶常處于水腫充血的狀態,更要避免嗓音濫用對聲帶造成的不可逆損傷。
“小兒嗓音疾病除了要積極預防以外,還要早診斷、早治療。”林家惠說,家長如發現孩子有早期癥狀,要盡快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診治,以避免病情加重,或導致病變慢性遷延,反復發作,影響生活質量,甚至形成不可逆性疾病,需要手術干預。(明文)
上一篇:英研究:走路上學的孩子更不易肥胖
下一篇:孩子最好別穿二手鞋